一个心血管支架进口价只有700美元(约合人民币6000元),但用到病人身上,价格就“疯涨”到1.8万元人民币,所以,做一次介入手术治疗的冠心病人平均花费高达4万元。昨天,两位著名心脏介入治疗专家、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陈绍良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内科主任马根山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说,我国有1000多万冠心病人,其中400万人需手术治疗,但全国每年冠心病人的介入手术尚不足4万例,缘由是手术价格太高。两位专家说,冠心病已成为中国的多发病,而绝大部分冠心病患者由于经济原因,被挡在手术救治的门槛之外。
目前治疗冠心病最好方法是介入治疗,即用心导管技术在血管狭窄处植入支架,昨天,记者拿到冠心病人张某在医院做介入治疗的费用账单,从账单上能够准确的看出,他的治疗费用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项是造影费,即冠心病检查的基本费用,需3000多元;第二项是手术耗材费,主要有导管球囊、支架等,导管球囊的费约6000元,支架19000多元;第三项就是化验费、药品费、住院费、诊疗费等,约7000元。据了解,从节省费用的角度考虑,李某所用的手术耗材除了支架是进口的,其它都是国产的,而手术费用的大头就是近2万元的1个血管支架。
1个钢丝支架要卖近2万元,为什么这么贵?陈绍良主任和记者说,目前世界各国所用血管支架主要产自欧美,在日本卖得最贵,其次就数在中国卖得贵,进口支架价格在1.6万元以上,平均1.8万元左右,而同样的支架在美国售价400-600美元,进口到中国的报关价为700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约6000元,加上税,到了中间商手里也就9000多元。国内医院没有直接进口器材的权利,购买支架要经过中间商等重重关卡。几个环节下来成本翻了好几倍。医院按加5%%的器材加价费卖给病患,一个支架到患者手中的价格约是原先的3倍。
马根山主任说,目前国内一个冠心病人介入手术的费用平均约4万元,其中支架、导管、球囊等一次性手术耗材的费用占了90%%左右,医生的技术上的含金量价值只体现了8%%左右,做手术的医生要背着重重的防辐射铅衣,“吃”着对身体有害的射线还要承担手术风险,这种不合理价格构成也十分不利于医生开展创造性工作。
陈绍良和马根山和记者说,他们都以为,单支血管的冠心病介入手术费用如果能控制在3万元以内,是一个是合理的的价格。这样,参加医保的个人只需支付1.8万元,大部分患者是能承受的,而目前降价的重点是有关部门对进口支架实行价格控制,降低价格门槛能挽救更多人宝贵的生命。蕴琦守勤大颖